English

论现代科技与社会心理

1999-10-08 来源:光明日报 顾春明 我有话说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在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是,科学技术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后果的复杂化也对社会心理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影响。社会心理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形式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

现代科技对社会心理的积极作用

1.现代科技发展使社会心理的变化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即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数量快速增长,曾有人估算比过去两千年的成果总和还要多。人类的科技知识,在19世纪是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一倍,而当前则3至5年就增加一倍,现在全世界每年批准的专利数量(技术革新、发明)达120万件。自从1945年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后,经历了电子管、半导体、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几代的进步,计算机的性能(运算速度和存储量)提高了100万倍,各种智能机器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科技发展速度加快使科技知识的有效时限也在缩短,即科技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现代科技发展与应用的速度加快,迫使人们的社会心理改变和重新调整的速度也加快了,社会心理上也就产生了准备迎接和适应变化的心理特征。

2.扩大了社会心理的范围。现代科技创造了一个日益复杂多变的世界,实现了千百年来人类的许多梦想。“嫦娥奔月”、“顺风耳”、“千里眼”、“环球旅行”等都一一实现了,宇宙飞船、航天飞机、雷达、射电望远镜、人造卫星等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突出的科技成就。现代科技使人类实践的范围和深度扩展到前所未有的境地,而且还在不断扩展。同时,实践的意识即社会心理也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增加新内容、新形式,社会认知、社会感受、社会愿望、想象和幻想等都变得复杂和多样化了。现代科技提供的知识和手段,使人们不仅认识了自然界的许多奥秘和规律,而且进一步认识到了人类自身的实践力量和社会的规律,认识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们对社会的认知和对自身的认知,无论从兴趣上还是从结果上,都比以前有了显著的提高,对社会心理现象也加深了研究和理解。现代科技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不仅提供了新的认知对象,也提供了新的感受和体验。

3.促进了社会需要层次的上升和多样化。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不同层次,依次递进为生理需要、安全与保障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社会尊重需要、个性完善和追求自己想往的生活的需要等。现代科技的第一生产力功能为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同时也为人们追求发展需要创造了条件。现代科技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人们提供了较多的闲暇和自由,因而为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发展需要提供了经济支持和充分的时间。科技进步使现代社会中第三产业十分发达,各种娱乐、文化场所的设施先进,形式丰富多彩,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文化需求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

4.增强了对科技的信任和社会进步信念。18世纪和19世纪还只是少数学者专家相信科技与社会不断进步。20世纪的普通公众亲身经历了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科技进步及其作用不再怀疑,对科技的信任与日俱增,相信社会也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而不断进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技术革命带动了经济的稳定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也得到很大的改善,这一切都有赖于科技进步,人们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坚信不疑。西方出现了一种“技术乐观主义”意识形态,就是以对科技十分信赖的社会心理作为支持的。

现代科技对社会心理的消极影响

一是对现代科技的过渡依赖和崇拜。现代科技为人类提供的生活环境已远离了自然界,现代城市中的人都感到自己离不开各种技术产品和技术设施,不敢想象或不愿想象没有了现代技术生活会是怎样。技术产品和技术过程不断地制造着人们对技术的依赖,对科技的过渡依赖会使人丧失批判意识,进而成为马尔库塞所形容的“单向度的人”,不再有能力去追求和想象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现代科技的各种卓越成果,也容易使人对科技产生一种崇拜心理,相信科技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二是高科技的应用引起社会情感上的失衡。社会情感是人类的最基本的心理状态之一。现代科技在应用过程中和应用后果上对社会情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尽管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也不能无视或忽视。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写道“我采用了高技术与高情感相平衡这个说法来描述人们对技术的反应。每当一种新技术被引进社会,人类必然会产生一种要加以平衡的反应,也就是说产生一种高情感,否则新技术就会遭到排斥。技术越高级,情感反应也就越强烈。”现代技术由于发展迅速,社会情感在适应新技术上总是慢一拍。而且现代科技以其必然性在社会生活中确立了首要地位,高新技术已经不再顾及人们的情感反应,只按照经济适用原则和某些政治原则而发挥作用,反而迫使社会情感尽快地适应它。由于社会情感是在过去的长时期中逐渐形成的,人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的情感反应,而被要求在短时间变换到另一种情感状态,许多人难以顺利完成情感状态转换,因而出现情感失衡或失调。

三是新的不安和矛盾心理。自从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了两颗原子弹后,人类就产生了对核武器的恐惧感,再加上某些军事大国的核威慑和核扩散,人类已经面临着核灾难的威胁。美国三里岛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之后,人们对核能技术的和平利用也产生了疑虑和担忧。人类心理上的不安是有着充分理由的。今天世界上拥有的核弹头足以毁灭地球上的生物若干次,核电站等核设施的安全可靠率难以达到百分之百,而一旦发生核事故,其危害性巨大长久。科学技术应用后果的两面性,即既造福于人类又带来某些危害的事实,证明“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科技应用的两种后果这个事实,使人们在心理上陷入矛盾。

四是高技术引发道德心理冲击。科学技术的发展曾经推动了人类道德意识和伦理观念的进步,但到了20世纪后半叶,高科技的某些应用后果和可能的应用后果,对已经形成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冲击。高新技术中的生物工程引人关注,尤其是“克隆”令人惊恐。克隆技术如果应用到人身上,将出现“无父无母”而又在个体上相同的人类。现在的人类能接受“克隆人”这样的事实吗?美国《时代周刊》1997年3月10日公布了一项民意调查结果,在“如果有机会,你会‘克隆’你自己吗?”一项中,91%答“否”;在“‘克隆’人违背上帝的旨意吗?”一项中,74%答“是”。现代科学技术已远远超出了科技和经济领域之外,对人类的精神道德领域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克隆”技术的开发成功和广泛应用,将使人类的心理承受力受到最严峻的挑战。

现代科技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心理环境

科学技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社会条件下,需要不同类型的社会心理来促进其发展。现代科技的特征是加速化,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要求可持续的发展,并且科技应用的正负面效应都很明显。在这种时代形势下,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要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协调一致,它所需要的社会心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科学技术应用的辩证态度。现代科技在应用后果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但不能因此而否定科学技术,而应对科学技术持有一种辩证的态度,既不能盲目崇拜,也不应简单地拒斥和否定。在社会认知上要正确把握和理解科学技术应用负效应的多重原因,而不能仅仅归结于技术的异化。恩格斯在19世纪就指出了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每一次胜利都又遭到了自然界的报复”;“但是人类也不能因此而放弃利用和改造自然,因为人类也在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人类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影响”。在这里,恩格斯实际上是批评了对人类改造自然持盲目乐观和盲目悲观的态度,而主张在总体上相信和依靠科学,在应用上又要持辩证的态度。

2.形成灵活开放的社会心理定势。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加快,必然促使和要求社会变化也要加快,生活的节奏也要加快。社会心理要及时地适应变化了的科技,必须形成一种灵活开放的心理定势,善于接受新变化,遇变不惊,随变而变。这就要求随时准备应付环境的变化,这种心理倾向成为社会心理定势,而放弃和改变重视现在的心理习惯。只有一种随时准备接受变化的社会心理才能支持技术创新的持续,创新就是不断地制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东西。

3.要求公众提高对科技整体的意识。多数公众只是通过科技的应用对自己工作生活的影响来感知和评价科学技术,甚至一些专业人员和科学家也只是熟悉和关心自己的研究领域,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们也是最关心科技对利润及政治目标的影响。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广泛联系角度关心科技的发展,远没有形成普遍的共识。科学技术不能孤立地发展。20世纪最后十年,人类逐渐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协调的重要性,提出了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仍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但科学技术的进步方向必须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一致。因此,现代科技发展不仅仅是研究和应用的问题,还要解决应该研究什么和怎样应用的问题,即科学技术不能只为了发现和发明而一意孤行,科学技术的发展内容和发展速度也要和整个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社会心理适应现代科技的措施

面对现代科技的应用和发展所造成社会心理上的不适应和消极影响,人们应首先从社会心理上进行调整。科技进步和社会变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社会心理只能适应这个总趋势。

(1)拓宽社会认知,全面了解科技和社会。社会认知是社会心理的传导器和感应器,社会心理所受的影响都是通过社会认知发生的。当人们对某一认知对象所接受的信息都是同一类的时候,便可能产生认知偏见。因此,要对现代科技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就要拓宽社会认知的范围,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科技,避免某一类信息强化导致认知偏见。现代人应多了解自己专业、自己生活以外的信息,及时知道社会上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这样才能为适应新形势做好社会心理认知上的准备。

(2)用娱乐和虚拟体验缓解社会心理压力。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使社会心理失去平衡,整天与机器设备打交道造成情感贫乏。业余时间增加娱乐活动,暂时忘却工作的烦恼和生活的压力,或者与亲人们一起外出旅游,都是缓解心理疲劳的有效形式。尤其现代科技也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娱乐服务,在利用高技术产品进行娱乐时,还能够加深对科技的好感。现代计算机技术已使模拟环境的水平大大提高,足不出户就可在互联网上做虚拟旅游。在虚拟现实中虽然像在梦境里一样,只得到短暂的心理满足,但却可以缓解社会心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张力,还能增进对高技术的信任感。

(3)培养对未来的情感和预想将来的习惯。社会变化的加速就意味着过去的事物能保留下来的比例降低,未来变得难以预料。这需要人们改变对时间的传统观念,未来不再是现在的持续,未来是现在的创造。未来和现在之间已知的、已熟悉的连续性减少了,现在的短暂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多了。为了能适应未来的变化,在社会心理上要培养对未来的情感,不能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而把未来看成异己的东西。我们不仅要对未来怀有期盼,还要养成预想未来设计未来的习惯,即培养“未来意识”。只要我们养成了对未来预想的习惯,即使预测错了,对社会心理的影响也会减到最小。而如果丝毫没有未来意识,面对始料不及的变化将会不知所措,深感不安。

(4)社会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孤独的状态下心理上的不适应会进一步加重,而通过与他人沟通则可以得到缓解。这是现代心理咨询服务的依据。今天,因科技的作用影响会导致社会心理紧张状态,需要各类专家———医生、家庭顾问、各种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教师以及其他各种职业专家等进行指导。这些有经验和专门知识的专业人员,比起普通公众还是更多地知道如何缓解社会心理不适和压力,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保持和恢复心理平衡的策略和方法。除了向有关的心理方面专家咨询之外,还可以向有过社会心理调整成功经验的非专业人员咨询,这些人有过亲身体验和调整经验,也能提供有效的方法。

(5)把社会心理因素设计到产品中。美国动力机器计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登比博士说:“把心理因素设计到产品中去,是未来产品的特点”。登比还指出,制造商们更要努力去减少顾客使用某些产品时的担忧心理和紧张情绪。

现代社会由于消费者对基本物质功能方面的需求日益得到满足,从而使消费者对美学的、象征身份的、感官享受的、个人爱好的、追赶潮流等方面的因人而异的社会需要增多。这将吸引制造部门投入更多的人财物有意识地设计拥有心理优势的产品,满足社会心理需求将是商品竞争的重要策略和手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